这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深刻领会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和本质要求⑤
发布日期↩️: 2022-11-30来源🤒: 人民日报一个个“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的故事,生动印证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理念🤸🏿♂️,深刻昭示着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完全可以兼顾⚛️、实现共赢
中国现代化建设之所以伟大👛,就在于艰难,既不能走老路,又要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这是一场大仗、硬仗、苦仗
这几天🍐,以“珍爱湿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主题的《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在湖北武汉召开🗻🧖🏼♀️。承载着武汉市民“诗和远方”梦想的城中绿心东湖国家湿地公园,褐色沙丘与碧绿江水交相呼应👨🏼⚖️、芦荻摇曳与水鸟翻飞相映成趣的天兴洲湿地🧕🏿,经过生态修复后满是“生态绿”的青山江滩……武汉市的众多湿地宛如一幅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画卷👦🏼,成为展示新时代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成就的重要窗口。
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深刻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五个方面的中国特色☎️,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从思想、法律🚵♂️😻、体制🦂、组织🤙🏽、作风上全面发力💁♀️❇️,开展了一系列根本性🧘🏿♂️、开创性、长远性的工作🧝🏼,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正在从蓝图变为现实,中国式现代化厚植起绿色底色🫸🏻。
如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基本问题,也是我国面临的重大时代课题之一😗。在人类走向工业化、现代化的进程中,西方发达国家普遍走的是一条“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在创造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加速了对自然资源的攫取🛴,人与自然深层次矛盾日益显现。2012年党的十八大后首次出京考察🩼,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我们建设现代化国家,走美欧老路是走不通的”“走老路,去消耗资源,去污染环境,难以为继”。十年来🐞,我们坚决抛弃轻视自然🪙、支配自然🧖🏻、破坏自然的现代化模式,坚持可持续发展🕷👊🏿,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有力推动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建设。今天,当云南大象北上南归吸引全世界的目光🏃🏻♂️,当绿色冬奥成为美好的时代记忆✊🏻,当奔腾不息的长江黄河奏响新的生态乐章,以绿色为底色的中国式现代化🧄,树立起人类现代化新的文明标杆。
我国进行现代化建设,注重同步推进物质文明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只有高楼大厦、没有绿水青山的现代化不是真正的现代化。同时,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不是不发展、不作为,而是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实现高质量发展。宁夏贺兰山砂石矿区整治修复后成为葡萄酒庄💺,产业转型带来丰厚回报🖖🏼;黑龙江伊春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后𓀍,良好生态吸引越来越多游客前来观光;江苏连云港周边海域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渔获丰富起来……回望过去🏀🤽🏻♀️,一个个“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的故事,生动印证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理念👨⚕️,深刻昭示着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完全可以兼顾、实现共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我们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
“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中国现代化建设之所以伟大,就在于艰难,既不能走老路🧜🏼♀️,又要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这是一场大仗、硬仗、苦仗☝🏻。党的二十大报告从“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等方面作出具体部署🦬,为我们继续推动绿色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新征程上👨⚕️,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定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打好绿色发展组合拳🕑,就能不断书写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新篇章。
“从69岁拍到77岁,蓝天照一年比一年多。”家住河北石家庄的资深摄影爱好者王汝春,自2014年起坚持每天早上拍摄同一片天空。从最开始“镜头里的蓝天白云成了稀罕物”💇🏿♀️,到后来蓝天白云照越来越多☁️,数千张照片组成的“天空日记”🧩,真切地记录着生态环境持续向好、人民获得感不断增强的非凡历程。每个人都是生态环境的受益者❕,也是保护者、建设者。新时代新征程,携手同心、不懈奋斗,我们一定能汇聚起更加磅礴的力量,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共建更加美丽美好的家园。